
掃二維碼支付標準本月底將出臺
定位小額交易無密碼驗證的日限額1000元
據央視新聞用手機對著二維碼輕輕一掃,付款完成。在我們的生活中,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多。在享受便利的同時,大多數人可能并不知道,二維碼支付目前還不是被官方正式認可的支付方式。不過,這一現象即將改變。
相關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結束預計月底出臺
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馬國光介紹說,傳統的銀行卡支付,刷卡時用的是專門硬件設備,交易時,數據的傳送也是通過封閉的專用網絡進行傳輸的。而條碼支付,包括二維碼支付是以軟件的形式通過開放的移動互聯網處理交易的,因此從安全性上肯定是低于傳統的銀行卡刷卡交易的。在即將出臺的規范中,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支付過程中的安全。
據了解,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還將對各家支付公司的條碼支付業務系統、掃碼受理的設備、客戶端軟件等建立檢測認證體系,也就是說,今后這些設備、系統等都要經過檢測認證是安全的,才能投入市場使用。
目前,二維碼支付相關管理規范征求意見已經結束,預計本月底前出臺。
定位小額交易無密碼日限額1千元
因為安全的原因,2014年人民銀行曾經叫停二維碼支付,后來市場又逐漸恢復,這次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制定相關規則,被市場認為這意味著二維碼支付即將獲得人民銀行認可。它今后的主要定位是在小額支付領域。
記者了解到,即將發布的二維碼支付相關規定,對二維碼支付采用了限額管理,規定:采用電子簽名/數字認證的交易,限額由服務機構和客戶自行約定;沒有采用電子簽名/數字認證,但使用了兩種驗證身份的,每天限額5千元,單筆限額1千元;如果是只有一種認證手段,包括采用無密驗證的,每天限額是1千元。據了解,這個限額是根據賬戶劃分的,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有多個賬戶,那么每個賬戶每天的限額是1千元。
那么消費者是怎么選擇的呢?在北京金融街上的一家小型餐飲店,記者觀察發現,買單的消費者大多選擇的是刷卡,但是也有不少人使用掃碼支付。
不久前剛剛宣布進軍二維碼支付的工商銀行表示,他們瞄準的就是日常的小額支付、便民支付市場。